二维码和非接的支付地位,新支付方向何去?发表时间:2021-05-10 15:35 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这得益于国内的互联网基因和移动支付环境。据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120亿美元,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9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90倍。 二维码的普及让大街小巷都能使用手机支付,而基于银行卡的支付创新也开始拓展到手机上,二维码和非接之间的移动支付之争成为了如今移动支付领域的重头戏。 二维码,主扫和被扫一个都不能少 据艾瑞咨询统计,作为中国的两大支付平台,支付宝和财付通控制了全国超过90%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二者不断用优惠活动、新场景铺设和新合作模式拓展支付渠道,因此二维码支付的方式深入人心。 今年5月份,银联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也正式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依托原有的商户开始大范围的推行银联二维码服务,银联的入局也让二维码支付市场多了一些看点。 众所周知,二维码支付包含主扫和被扫两种方式,按照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用户使用智能设备读取收款类二维码完成支付的称为主扫模式,商户使用扫码枪扫描用户手机上二维码完成支付的称为被扫模式。目前,由于设备改造问题,大部分线下连锁商超在二维码支付上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有收银系统却没有完成支付改造的商户,还要在旁边放置专门的二维码卡牌用于消费者主扫,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有些支持被扫的商户却不能支持消费者主扫,导致有些消费者掏出手机摸索半天“您好,请问扫哪里?”,被回一句“不好意思,我扫你”之后手忙脚乱满脸无奈。 目前,众多智能POS为了顺应潮流都开始加入二维码支付的功能,但是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支付场景上的问题,比如智能POS机不能融入收银系统,每次扫完条码还要手动在POS机上输入支付金额;再比如店铺有各种支付需求,既要铺设收银设备又要加装智能POS,成本巨大;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主扫和被扫的问题,哪一种不支持都可能让顾客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对于二维码而言,移动支付时代的新支付终端主扫和被扫一个都不能少。 非接支付,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说二维码支付是小额高频场景的产物,那么基于银行卡的非接支付在特定场景和大额安全的需求下则必不可少。 2015年1月,银行不再发行磁条卡;2017年5月,银行卡不再允许降级使用磁条卡交易;由此可以看到银行卡逐步由磁条卡升级为金融IC卡,而且为适应快速便捷的需求,最终将发展为非接触式IC卡。银联大力推行的云闪付体系,包括银行卡非接支付、各种手机Pay、可穿戴支付都是基于非接触式支付完成的,这是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 银行卡从磁条向非接IC卡的转变直接影响了传统POS机向智能POS机的进化,因此对于智能POS机而言,支持非接支付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面对市场上二维码支付根深蒂固的环境和消费者日渐形成的习惯,移动支付时代的新支付终端该如何满足商户的需求?如何让线下支付保持快速便捷?如何无缝融入现有支付方式而不会让消费者感到茫然呢?这些可能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