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九成以上二维码应用在中国,代码软件正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发表时间:2021-11-22 14:32 全球九成以上二维码应用在中国,健康码、支付码、交通码等二维码应用深度嵌入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二维码的存在和扫码实践已经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全球数字技术浪潮中的中国本土化经验。 11月20日,在“数字城市: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创新——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和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码之城”:城市数字沟通力报告》。报告聚焦“二维码”这一当前中国数字技术实践的典型范例,分析上海及长三角代表性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并对如何在未来建设可沟通、宜生活的数字城市做出展望与提议。 “这意味着代码软件正在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直接驱动社会系统的运作,激发了城市沟通的巨大潜能。”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详细阐述了“码之城”数字沟通力的调研框架,从“连接力”“整合力”“转换力”“融通力”“调节力”“生成力”系统性评估城市数字沟通力的状况,通过“多场景二维码交互体验调查”“市民‘码上生活’问卷”“长三角跨地区城市系统对接分析”等方面的调研,探讨数字技术于城市生活的社会、文化意义,揭示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和困难。 2021年初,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与解放日报社上观智库中心,联合发起了涵盖长三角地区各大报业集团与知名高校的“长三角数字沟通合作体”,本次发布的报告正是合作体的初步成果。下一步,中心将通过合作体,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地区招募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参与调研,继续“城市数字沟通力”研究的展开,依托学界与业界的携手共进,推动数字媒介与城市发展,服务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全国性学术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五年。 |